張玲 攝
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12月12日讯 作者: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宁攸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力推进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新时代对林草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准确把握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内涵,依据林草发展模式實現五大轉變,推動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
由追求“增長速度”轉變爲追求“發展質量”
我國林草傳統發展模式雖然重視林草生態建設的規模和速度,但對生態建設質量重視不夠;重視林草産業産值的規模和增速,但忽視産業的質量和效益。例如:造林方面基本上呈現一種數量擴張型模式,造林質量的指標不盡如人意,“年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林業建設長期以來不重視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重造林、輕撫育,導致“小老樹”、灌木林過多,林分質量不高,“遠看滿山綠、近看無良材”現象時有發生。各地特別強調林草産業總産值的增長,但較少關注産業發展的本身質量和産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林草資源破壞和環境汙染現象時有發生。對此,筆者認爲推動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應主張“生態優先、質量第一”,更加重視森林提質增效,著力實現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同時,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關注産業發展的質量,徹底甩掉單純追求林草産業GDP增速的包袱。
由依靠“要素驅動”轉變爲依靠“創新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草産業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與自然資源等傳統要素投入,屬于典型的“要素驅動型”模式。從當前情況看,傳統生産要素增長均面臨諸多瓶頸約束,已難以支撐我國林草産業長期可持續增長。推動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要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作用,全面提升林草産業發展科技含量,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爲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爲主的轉變。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如何調動人才創新動力是實現人才驅動的關鍵所在。因此,堅持以人爲本,徹底扭轉“重物輕人”和“重經費、輕成果”的舊觀念,通過持續加大人才投入,激勵千千萬萬的人才投身林草産業建設,加快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由重視“成本優勢”轉變爲重視“品牌優勢”
林草产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理念总体上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卖方市场”时代,认为“只要把规模做上去,只要把成本降下来,就能盈利”,而较少关注产品价值提升,忽视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以造纸行业为例,由于技术门槛不高,造纸企业数量一度增多、生产规模日益变大,但由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有限,曾一度导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认为,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认识到目前的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如果不注重科技創新,不提升林产品附加值,不打造过硬的品牌,那么随时都面临被市场经济浪潮抛弃的风险。
由受限于“資源詛咒”轉變爲實現“相生共贏”
林草産業傳統發展模式認爲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認爲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不可避免存在“資源詛咒”現象。該模式簡單地割裂生態保護和産業發展的內在聯系,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一些地方仍熱衷于追求GDP,過度重視資源開發和産業發展,忽視對林草資源的保護,導致林草資源過度利用和環境汙染事件時有發生;也有一些地方在對森林和濕地采取保護措施的同時,難以兼顧林草産業發展需求,不利于當地居民收入的增長。對此,筆者認爲推動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應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效實現途徑,加快實現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的相生共贏。一方面,通過加強生態保護,培育更多資源,爲林草産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生態條件;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林草産業,創造更多財富,爲生態保護拓寬更多的融資渠道。
由以往“孤島效應”轉變爲“全産業鏈”發展
林草産業傳統發展模式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林草三次産業,只看到三次産業的區別,沒有認識到三次産業的內在聯系。由于我國林草産業發展長期依靠這種傳統發展模式,三次産業發展存在明顯的“孤島效應”,遠未實現林草産業強國的目標,突出表現爲林草三次産業城鄉分布失衡、産業鏈條斷裂、附加值較低、盈利能力弱、林業社會化體系建設滯後等問題。爲此,筆者認爲,推動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應堅持采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三次産業的關系,將林草三次産業融合發展作爲林區牧區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打造全産業鏈,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爲“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