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2019年12月6日訊 記者張健 報道
受访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徐庆
秋冬時節,落英缤紛,蕭瑟中伴隨著浪漫。有人呼籲,不妨讓落葉在街上停留幾天,不要每天清掃,給城市留下一片美麗的風景,但專家對此並不認同。
城市落葉應及時清理
“城市落叶最好进行及时、环保地处理,否则会直接或间接成为污染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徐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森林、荒地的落叶可自行入土消解,建筑物附近、机动车道上和水域中的落叶有可能堵塞地下排水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水质。此外,落叶还可能堵塞车辆排水孔,造成居民财产损失。漫天飘舞的落叶可能阻挡驾驶员视野,引发交通事故。
焚燒填埋是巨大浪費
最新官方統計顯示,北京市的森林覆蓋率已達43.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46%。據估算,整個北京地區每年産生的落葉、枯枝等園林綠化廢棄物共有約200萬噸(幹重),僅平原區(含城區)就有約100萬噸。
“目前我國落葉、樹枝等綠化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主要是隨著生活垃圾一起外運,最終在填埋場進行填埋或焚燒。只有極少部分進行資源化處理。”徐慶表示,傳統的落葉處理方式會帶來一些問題。
第一,填埋需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填埋後産生的滲濾液、氣體等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産生二次汙染,破壞生態。第二,有些地方當街焚燒落葉,濃煙滾滾,令人難受,且焚燒産生的煙氣中有一氧化碳、硫化氫、甲醛等有害氣體,以及碳黑、粉塵、煙黑等固體顆粒。碳黑粒子吸附力很強,能吸附各種有害氣體和液體,會直接汙染大氣;煙黑多是多環芳香烴,有致癌作用。第三,有些地方落葉就地堆積容易腐爛發酵,産生的甲烷排放到大氣中會增加溫室效應。此外,城區中掉落的大量樹葉,按照目前的處理辦法,對資源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且長此以往會破壞城市園林種植土壤的生態平衡,導致城市綠地土壤肥力逐漸下降。
歐美經驗值得借鑒
徐慶介紹,西方發達國家對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起步較早,並且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嚴格,可加以借鑒。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就頒布並實施了《循環經濟與廢棄物法》,加強綠化垃圾的管理和循環利用。近年來,更是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專門對落葉、修剪下來的樹枝等進行收集和堆肥化處理的研究。目前德國一些大型城市已經實現數十萬噸園林垃圾的堆肥處理,整體景觀垃圾利用産業鏈相對完整。
比利時則利用混合堆肥的方式處理綠地有機廢棄物,僅布魯塞爾就建有15個大型露天堆肥場,4個安置場,並由相關組織把控質量。另外,比利時還建立了政府的家庭補貼份額,大力支持以家庭爲單位對園林綠化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加工和循環利用。
英國政府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進入填埋場的有機廢棄物收取一定的稅費,從而促進了堆肥再利用等資源化處理的實施。
1994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頒布了園林廢棄物和城市固體廢棄物堆肥法則,加強綠化垃圾的標准化處理。目前已經大量地利用城鄉廢棄物如枯枝落葉來生産再生土,用堆肥來替代自然土壤,用于城市綠化和土壤改良。美國國家園林綠化廢棄物回收處理比例也逐年上升,從1990年的12.4%上升到如今的超過60%,大大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在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則經常采取地面鋪設的循環方式,讓庭院廢棄物自然降解,即將枝葉粉碎後直接用作地面覆蓋物,以補充土壤的肥力。
落葉可以循環利用
“我國園林綠化廢棄物開發利用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較快,近年來在各地區逐漸規範了廢棄物的處理辦法,需要大力推廣落實。”徐慶表示,要提高我國城市落葉等綠化廢棄物的利用率,加快園林綠化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首先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提高公衆的環保意識;其次,還要完善收集機制,在城市中定點設立相應的回收站,進行質量把關和統一分類處理,減少堆積造成的汙染和浪費;最後,要加強堆肥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完善創新堆肥化處理設施,真正實現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徐慶建議,各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落葉等綠化廢棄物的特點,優先考慮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1.堆肥還田:將枯枝落葉進行粉碎後,在適當條件下經過堆肥發酵技術,形成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和栽培基質等,其中園林廢棄物堆肥可部分代替有機栽培基質泥炭、草炭,用于園林草花的育苗與栽培。2.作爲地表覆蓋物:將收集的園林廢棄物轉化成有機地表覆蓋物,並鋪設在裸露地表,不僅可有效阻隔揚塵,還可改良土壤。3.開發生物質能源:通過生物質能轉化技術將枯枝落葉轉化爲新型的清潔能源,緩解傳統化石燃料緊缺的壓力。4.用于土壤改良基:在綠地土壤進行改良時,可以將一定體積比的園林綠化廢棄物堆肥添加到土壤中,能改善土壤中的微生態環境,抑制病蟲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