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EN | 中文
  • 首頁
  • 院情簡介
  • 新聞中心
  • 科技創新
  • 科技産業
  • 科學普及
  • 研究生
  • 國際合作
  • 院地合作
  • 人才隊伍
  • 黨群工作
傳媒掃描
  • 院內新聞
  • 公告通知
  • 傳媒掃描
  • 林科動態
  • 一線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傳媒掃描 >> 正文

這個關于林草數據的公衆號,爲何能獲得梁希科普獎作品類一等獎?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9-12-06

  科技日报2019年12月5日讯  记者 马爱平报道


  打開“林家那些事兒”微信公衆號,各種點贊留言映入眼簾:“角度新穎,漲知識了”“超有水准呀”“文章擲地有聲,特別有力量”“這個風格俺喜歡”……


  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微信公衆號“林家那些事兒”榮獲第八屆梁希科普獎(作品類)一等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


  2015年,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簡稱“林草數據中心”)開通了微信公衆號“林家那些事兒”,開創了以故事講知識、用數據助科普的先河。


  “創辦公衆號最初就是希望通過公衆號來推廣林草數據中心,推廣數據中心的數據,希望大家通過公衆號,了解數據,並且來用我們的數據。”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負責人紀平告訴記者。


  這一做,就是4年。據悉,截至目前,“林家那些事兒”共撰寫並發表原創科普文章266篇,訪問數達160萬人次,擁有鐵杆粉絲4.1萬多名。


 

  脫穎而出,成爲讀者的“心頭好”


  紀平介紹,“林家那些事兒”文章選題涉及林業基礎知識、特色樹種、野生動植物保護、草原、土壤等林業和草原的各個方面。將晦澀的林草知識,結合林草科學數據,以各種題材的故事面向大衆娓娓道來。


  比如,在林業自然現象的科普中,分別介紹了實生林、萌生林、物種寄生、物種共生、物種入侵等。其中《九子奪嫡,王者之戰——看植物界的風起雲湧》一文以刺槐王國爲背景,講述了庶子實生林和嫡子萌生林爭奪王位的故事,使讀者了解了實生林和萌生林的概念,理解了實生林和萌生林之間的關系。


  再譬如,《漂洋過海終相見,兩個“活化石”的世紀相遇》一文講述了鵝掌楸從相愛到被迫分開,一個漂泊在加拿大,一個落戶中國的故事,幾個世紀以來他們隔海相望,期盼團圓,終于在樹木育種學家葉培忠教授的幫助下引種加拿大鵝掌楸與中國鵝掌楸雜交,繁育出鵝掌楸的故事,故事淒美動人。


  挖掘數據,從數據中來到數據中去


  那麽,如何在科普文章中融入國家林業與草原科學數據中心豐富、海量的數據呢?


  “所有文章中出現的數據都是從國家林業與草原科學數據中心的相關數據中挖掘得來,並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紀平介紹,比如《紅樹林奇幻漂流記——逆境重生全程高能》一文以魯濱遜爲原型塑造了紅樹種子從胎生到漂流最後落地發展成爲紅樹林的全過程,紅樹分布等數據可視化,知識點貫穿始終,故事引人入勝。


  再譬如,對于“森林演替”的科普,“林家那些事兒”將故事架構在雲杉家族興衰的命運中。文章講述了雲杉家族從頂級群落到被砍伐,楊樹和桦樹等伺機取代雲杉成爲頂級群落,之後雲杉臥薪嘗膽抓住一切機會生長、擴張,最後在楊樹和桦樹衰敗後再次成爲頂級群落的故事。森林生長數據、分布數據貫穿文章始末,使讀者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學習了森林生長規律。有粉絲這樣留言:真沒想到,森林演替竟然能用散文寫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森林文學,佩服!


  結合熱點,把科普講的有聲有色 


  “林家那些事兒”的原創文章還將科普知識與社會熱點的結合。


  當D&G公司疑似用筷子羞辱華人時,‘林家那些事兒’發表原創文章‘尊重中國,從筷子開始’。從筷子的曆史講起,文章介紹了烏木、楠木、雞翅木、楊樹等用于做筷子的材質,闡述了筷子在中國的重要性。用數據講知識,就是用事實講知識。


  當霍建奎宣布“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林家那些事兒”及時發表《楊樹變身“超級樹”,這才是基因技術的正確打開方式》。講述了科學家以楊樹爲例,在基因工程方面經曆的研究和試驗。呼籲對于生命、對于自然要保持敬畏,不能違反人倫與道德。


  當人們紛紛對“高級灰”、“莫蘭迪色”等表現出濃厚興趣的時候,“林家那些事兒”以色彩爲主線科普中國的土壤,中國的大地色。從灰壤到棕紅壤,從黃色到褐色,中國的土壤包含了各種高級色,令讀者感歎自然界是如此的神秘。


  秉持原創,不忘科普初心


  從策劃、撰寫、美編到審核刊發,每一篇“林家那些事兒”公衆號文章的背後,都凝聚著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編寫組的集體智慧和辛勤汗水。


  爲了保證文章內容的嚴謹性,“林家那些事兒”每篇文章在撰寫時都會查閱大量文獻,同時邀請林學專家校對審核,以保證文章的准確性。


  “能獲得梁希科普獎作品類一等獎,可能和我們這種原創精神分不開,一方面,我們發的林家故事,全部都是原創的,而這種宣傳的形式,對于一個數據中心來說,包含更多的是一顆純粹的科普心;另一方面,在林業行業,用新媒體公衆號的形式來進行科普的還比較少,並且我們完全是公益性質的。”紀平說。



  自公衆號運營以來,“林家那些事兒”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達21000多人次,已發表的文章還被“中國森林防火”、“生態話題”等公衆號和“中國林業”雜志轉載。


  四年來,“林家那些事兒”以數據+熱點+時事+科研+知識多立意趣味科普,以技術+觀點+哲學+公益+態度全方位科學傳播,爲讀者奉上了一場有趣、有料的數據科普盛宴。紀平表示,未來“林家那些事兒”將繼續秉承原創、公益的科普初心,在創新林業科普的路上砥砺前行,講好科學、正能量的林草科學故事。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3018045号-1  主办:中国林科院办公室